羊绒的基本情况
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日照时间减少(秋分)时长出,抵御风寒,日照时间增加(春分)后脱落,根据光照时间的长短,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
羊绒的基本情况
羊绒是一根根细而弯曲的纤维,其中含有很多的空气,并形成空气层,可以防御外来冷空气的侵袭,保留体温不会减低。羊绒比羊毛细很多,外层鳞片也比羊毛细密、光滑,因此,重量轻、柔软、韧性好。特别适合制做内衣,贴身穿着时,轻、软、柔、滑,非常舒适,是任何纤维所无法比拟的。
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和绵羊毛有区别),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由于亚洲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为“克什米尔(Cashmere)”;中国采用其谐音为“开司米”。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每年春季是山羊脱毛之际,用特制的铁梳从山羊躯体上抓取的绒毛,称为原绒。
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去除原绒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绒,称为无毛绒。山羊绒有白、青、紫三种颜色,其中以白绒为最珍贵。我国无毛绒的质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按含粗率及含杂率和长度指标进行分级,白绒和紫绒的分级标准亦有所不同。羊绒是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
羊绒的特性
山羊绒具有不规则的稀而深的卷曲,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鳞片密度约为60—70个/mm,纤维横截面近似圆形,直径比细羊毛还要细,平均细度多在14—16um,细度不匀率小,约为20%,长度一般为35—45mm,强伸长度、吸湿性优于绵羊毛,集纤细、轻薄、柔软、滑糯、保暖于一身。纤维强力适中,富有弹性,并具有一种天然柔和的色泽。山羊绒对酸、碱、热的反应比细羊毛敏感,即使在较低的温度和较低浓度酸、碱液的条件下,纤维损伤也很显著,对含氯的氧化剂尤为敏感。
一是纤细、柔软保暖。羊绒是动物纤维中最细的一种,阿尔巴斯羊绒细度一般在13um-15.5um之间,自然卷曲度高,在纺纱织造中排列紧密,抱合力好,所以保暖性好。羊绒纤维外表鳞片小而光滑,纤维中间有一空气层,因而其重量轻,手感滑糯。
二是色泽自然柔和。羊绒纤维细度均匀、密度小,横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吸湿性强,可充分地吸收染料,不易褪色。与其他纤维相比,羊绒具有光泽自然、柔和、纯正、艳丽等优点。
三是柔韧,有弹性。羊绒纤维由于其卷曲数、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均较大,宜于加工为手感丰满、柔软,弹性好的针织品,穿着起来舒适自然,而且有良好的还原特性,尤其表现在洗涤后不缩水,保型性好。
羊绒的检测
羊绒纤维的质量指标很多,其中羊绒含量,纤维长度/细度等指标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来完成。根据国家纺织部颁标准,羊绒含量为95%或以上为纯羊绒,成品含量可以标注为100%羊绒进行销售。羊绒含量低于95%的归类为羊绒混纺产品,必须真实详细地标注各种混纺原料的实际比例方可销售,比如85%绢丝15%羊绒,不可以含糊地表达为羊绒混纺或丝绒混纺。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为产品标注的合法依据。
羊绒含量的正确描述市场上羊绒产品种类繁多,有的是100%羊绒,有的是羊绒混纺。面对这么多的羊绒制品,消费者确实有点迷惑,分不清到底哪些是纯羊绒的,哪些是混纺的。请参考图299RONG羊绒含量不同语种的正确描述。
只要出现以上这类表述的就是纯羊绒,其他没有标记100%的统统是羊绒混纺,无论是纯羊绒还是羊绒混纺,其含量描述务必精确明了,不可以含糊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