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汽车工业是在许多相关联的工业和有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企业。汽车上使用着许多部门的产品,而且从毛坯加工到整车装配,需要采用各类加工技术。汽车零件包括大至地板,小至螺钉等数千个不同的部件。实际的汽车生产过程是由若干不同的专业生产厂(车间)合作完成的。为了经济地、高效率地制造汽车,这些专业生产厂(车间)按产品的协作原则组织生产、分工合作。一般来说,发动机、变速器、车轴、车身等主要总成由本企业自己制造,而轮胎、玻璃、电器、车身内饰件与其他小型零部件等,多靠协作,由外面专业厂生产。
汽车工业的作用
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柱的作用:①在产值和销售收入中,汽车工业占较大比重。②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许多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汽车工业是综合性的组装工业,一辆汽车由千万种零、部件组成,每一个汽车主机厂都有大量的相关配件厂,所以汽车工业和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③汽车工业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集中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企业德国大众日前警告称,欧盟对汽车工业规定过多,企业用工缺乏灵活性,西欧汽车工业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大众有关负责人指出,政治和社会压力不断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也不再坚持购买本地车。如果此种趋势继续下去,不仅是汽车工业,欧洲整个制造业都无法生存。各类规章及社会压力下,企业生产效率下降、收益减少,在欧洲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这于整个欧洲不利。
大众正进行削减在欧洲生产汽车的计划,并将有可能关闭其下属一家工厂;同时大众称其劳动力成本全世界最高,正要求德国工人无偿延长劳动时间。欧洲汽车生产企业正试图劝说欧委会更多地考虑有关安全和废气排放新规定给生产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据称新规定将使每辆汽车的成本增加35-50%。欧洲各国为实现2010年前将欧洲建成最具竞争力地区的里斯本计划一直在努力,但种种迹象显示该计划可能过于乐观。
汽车工业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国务院2007年6月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发;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等,并两次调整了汽车消费税。同时,在2008-2009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除了在产业振兴规划中扶持新能源汽车外,中国政府更是通过提高国内成品油价的方法“逼迫”汽车业走上“节能、环保”的道路。
2011年9月7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签署“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并在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主要是将纳入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这些措施鲜明地表达了政府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对汽车产品“抑大扬小”的态度。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